如果当年中苏开战,我们的胜算有几成?这是上世纪70年代,许多人曾经想过的一个问题。
当时我国和苏联的关系降到了冰点,为此对方不惜在两国边境陈兵百万,其坦克装甲部队数量之多,足以打穿整个欧亚大陆,就连美国都忌惮不已。
对于这个问题,毛主席曾提出了一个战术,即使我国军事实力不如苏方,但是我们仍然有胜算,让所有人都为之惊叹!
那么,这个战术是什么?中苏开战,我们的胜算到底又有多少?
要解决这些问题,首先要明白当时为何中苏会开战。
1960年,苏联撤回了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,接着强迫我国提前归还债务。而后面双方还经历了一场小规模冲突,经过长达15天的反复激战,我国最终毙伤敌军152人,取得了胜利。
展开剩余92%至此,双方矛盾激化到了极点。
苏联于是在北方集结了百万重兵。仅在我国西北方向一带,就有多达25个师的苏军。
而在远东地区,苏联部署的兵力更多,一眼望去全是人头攒动的苏军。
据史料记载,苏联当时在这里有130万兵力,6万辆主战坦克和7万多辆装甲车,后勤运输车辆更是不计其数。
这还没完,作为当时世界上的第一陆军强国,苏联还在此处布置了1200架战机和200枚导弹,并以“应对威胁”为由,指使军队强行开到边境线。
而时任苏联国防部长的格列奇科元帅等强硬派,甚至力主对我国实施“外科手术式核打击”。
要知道,苏军在远东地区部署有中程弹道导弹,附近还部署有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,随时可能率先发动核打击。
可以说在上世纪70年代,中苏已经到了即将爆发大战的边缘,随时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面对苏军如此强大的阵容,我们还有胜算吗?
实际上,真实的情况出乎所有人预料,如果开战,我们很大可能会抵挡住苏联,并将其拖入战争泥潭,直至彻底拖垮!
之所以这么说,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。
首先第一个原因,是我国的军事实力同样不可小觑。
众所周知,我国现代化起步晚,发展经常受阻乃至被打断,军事实力一直都比较弱小。
但我国军队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乃至对印自卫反击战,解放军一路走来,作战经验已经登峰造极。
与此同时,70年代我国的兵力也十分强盛。面对来自北方骤然增加的压力,伟人增编了5个军,总兵力来到了惊人的36个军110余万人。
如果再算上编外的民兵及其干部等军事人员,我国兵力将达到恐怖的630万!这是什么概念呢?当时“地表最强陆军”苏军的兵力,也不到400万人!
而且我军的单兵素质也不弱,除了抗美援朝战争外,1964年我国举办的全军大比武,也是最好的例证之一。
1964年我国在全军推行郭兴福教学法,开战群众性练兵活动,全国顿时掀起了比武大热潮。在这次热潮中,涌现了很多“单兵之王”。
例如在伟人参观的济南军区比武中,一名叫宋世哲的战士仅用肉眼瞄准,40秒内连发40枪,枪枪打中了150米开外的40块钢靶!
要知道,他在这40秒内还换了三次弹匣,真正做到了一秒内一发子弹,一发子弹一个敌人!
另外一名叫王巧生的战士也不遑多让,仅用一只手臂装弹射击,5发全部命中。而且他还换着手来,左右开弓,10发全部命中!
可以说,在单兵实力方面,我军绝对不输于苏军,甚至犹有过之。
不仅如此,70年代解放军的武器装备,也有了很大提升。
此时我军使用的武器已经不再是受到诟病的“万国造”,而是我国独力制造的五六式枪族。结构简单但不简陋的63式火箭炮,威力也十分巨大。
并且之前十分薄弱的空军装备也有不小提升,因性能优良出口多国的歼-7系列战斗机,已经列装空军。
可以说,在常规武器方面,解放军虽然比不上苏军,但绝对实力肯定不弱。
而在核武方面,我国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。
1964年和1967年,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先后试爆成功,从此以后我国不必再畏惧他国核威胁。
当然就核武远程投放能力方面来说,我国虽然比不上苏联,但用来守卫国土绝对是足够了。
因此,兵员素质、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绝对实力不弱的我国,是有机会抵御住苏军的进攻的。一旦苏军被拖进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,我国的胜算将逐年攀升。
其次我国第二大优势,是有着强大的战术战略。
早在1965年初,毛主席就敏锐地察觉到了中苏开战的可能性,并创造性地提出了“备战、备荒、为人民”的大方针。
在这一战略方针的指导下,我国各部门在制定发展建设计划时,总是会考虑战争爆发的可能性,一直在为战争做长期准备。
同时地方也在做着准备,除了大规模组织群众进行军事演练外,还把盈余的物资囤积起来,作为将来战争爆发的军备粮。
到了60年代末期,毛主席的这一战略思想,进一步发展为了著名的“深挖洞、广积粮、不称霸”的九字方针,准备“早打、大打、打核战争”。
其中,深挖洞是指在各地尤其是战略要地,建设大量地下防空工事,防备苏军进攻。广积粮很好理解,就是囤积储备粮备战。不称霸则是不搞霸权主义,争取国际舆论。
实际上这一战略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,在当时几乎全民皆兵、全民备战的情况下,苏联投鼠忌器,根本没有胆量发起战争,即使战争爆发,他们对打赢也没有信心。
我国可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,假如苏联发起战争,到时我国可以凭借人数上的优势,以及地域上的“大纵深”,实施抗日战争时期的“以空间换时间”战术,彻底拖垮苏联。
尤其是我国当时已经发布了战备命令,开始应对苏联可能发起的战略突袭。而一场有准备的反入侵大战,我国可从没有输过。
不仅如此,毛主席还提出了一个战术,正是因为有了它,苏联在可能爆发的中苏大战中不占赢面,这就是著名的“换家战术”。
众所周知,自抗美援朝战争以后,解放军荣获了“轻步兵之王”的世界性美誉,我军的长途奔袭、穿插迂回让世界第一的美军都闻风丧胆。
如果中苏之间爆发战争,解放军和全体民兵自然可以再次实施长途奔袭,直插苏联腹地!同时我国还会投下所有的核弹,为解放军开路。
如此一来,苏军要么回防本土,我国自然可以免受侵扰,要么继续进攻我国,而我国领土上没了军队和民众,他们占下来也坚持不了多久。
因此,有了伟人的战略战术,即使真的开战,我们的也未必会输。
而我国第三大优势,是有着国际上的强烈支持。
上世纪70年代,正值冷战争霸的高潮,美国和苏联为了坐上霸主宝座,纷纷拉拢世界上的其他国家,加入自己的阵营。
而在中苏关系降到冰点的时候,美国立马向我国伸出了橄榄枝,希望以此制衡苏联。于是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,我国在国际上获得了助力。
而且,1969年10月初,美国还借英国之口,向我国公布了苏联准备核打击的地点名单,并公开承诺中苏大战一旦爆发,他们不会坐视不理。
一石激起千层浪,美国公布的消息在世界上引起了轩然大波。伟人听到了这则消息后,当机立断动员全国军民准备打核大战,许多民企转向军工生产,大量工厂以“山、散、洞”理念,搬到了山区和西南大后方。
其他国家听说这件事后,一改之前对我国的看法,纷纷转而支持我国,苏联在国际舆论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勃列日涅夫在收到美国的肯定答复后,甚至气得破口大骂,认为美国“出卖”了他们。
也许美国只是在口头上说说,很有可能不会正式出兵,但是在冷战争霸中的苏联不敢赌,也赌不起。而且我国确实正在为大战做准备,苏联想要发动突袭已然不可能。
一旦中苏大战爆发,苏联面对我国已经有不小的压力,如果加上美国,他们更不可能打赢。
而且不只是美国,当时我国在第三世界也有一些好朋友,例如巴基斯坦、阿尔巴尼亚、柬埔寨等国家,他们团结在一起,在国际上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。
以巴基斯坦为例,当时印巴之间冲突不断,美苏两大超级大国都在支援印度,还是我国站了出来,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。
就这样,我国在第三世界发展了一大批值得信任的朋友国家,相信这些帮助肯定能得到回报,中苏大战中他们很有可能帮助我国。
因此,面对国际舆论指责,苏联如果还是愿承担这样的压力,但即使发起战争,支持率较低的苏联也赢面不大。
况且我国还有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,这两大以弱胜强的先例,即使大战爆发,我们也未必会输!
发布于:天津市